【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115周年系列:“最强大脑”集结羊城,61万人线上线下直击7位院士开讲盛况

日期:2018/9/11 17:51:58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8年9月8日,第二届中国ERAS & Tubeless多学科学术交流会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新与转化医学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来自美国、英国、香港等地区的知名医学专家、省内外医疗单位共近6000人参加了盛会,为广州医科大学建校60周年及附属第一医院建院115周年献上一份特殊的“学术大礼”。开幕式由广医一院院长何建行教授主持。

会上,何建行院长致开幕辞。他表示,医学创新和转化能使人类更加幸福,所谓的幸福首先是没有痛苦。因此,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是使人类痛苦越来越少,最后实现没有痛苦。

本届大会针对ERAS & Tubeless做学术交流,以创新融合,以转化扎根,不仅有院士大咖云集的“院士论坛”,还将举办继续教育

学习班,本着开放共享、惠民利民的精神,立足广州,面向全国,辐射海内外,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创新发展,努力推动所有创新医疗技术迅速下沉,希望能为我国ERAS & Tubeless的发展,为全国乃至世界医疗健康服务能力的提升贡献智慧。

随后,钟南山院士发表致辞。他表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虽然小,但志气高,在115年的发展历程中,钟南山院士特别强调四个字:求、气、情、越:

医学工作者不仅要对自己有要求,还要有对科技创新的追求;不仅要有功有所成的志气,还要努力为国家争气;不仅要有工作热情,还要饱含激情,全力以赴;不能满足于超越同类医院,而要学会“跨越”,推动国家医学创新与转化走向国际前列。

钟南山院士对本届大会充满信心,他说,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临床资源,要大力做好基础研究工作,并最终将创新应用到为临床服务之中,努力为百姓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早诊早治早防”,这也是本届大会的意义。

广州医科大学王新华校长在讲话中表示,本届大会自去年首次尝试多学科联合举办5000人大会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届大会继续以“快速康复”和“无管化”系列技术为引,以国际视野瞄准创新与转化医学前沿技术,50个分会场覆盖医院各学科领域,尤其是邀请到了7位重量级院士举办院士论坛,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学术盛宴。

王新华校长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努力提升学科学术水平,助力广州医科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产出更多的临床医学创新成果,为健康中国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科技部社发司生物技术与医学处张兆丰处长发表讲话,他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强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针对临床医生与创新转化医学,张兆丰处长提出三点看法:

第一,要充分认识当前时代深入推动医学创新的意义。新时代下,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积极投身到医学创新工作中。

第二,聚焦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会面对很多挑战,推动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的目的就是发挥临床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建设临床中心,发挥好聚合、引领、转化、推广作用。希望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创新从临床出发,创新源于临床、高于临床、回归临床,在临床中心建设方面,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学团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真正做到了将临床与需求紧密融合。

第三,关于转化,希望临床中心不仅要在创新走在前列,而且要带动全国网络的建设,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把临床研究带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创新网络也是服务网络,要将创新与服务融合推进,促进先进技术推广到基层。

开幕式之后,大会重磅打造的“临床医学创新与转化院士论坛”盛大开讲,7位院士先后发表了精彩演讲,与参会嘉宾共话创新。

其中,樊代明院士从“医学的反向研究”视角出发,为当代医者实现患者的“整体健康”呵护带来了新的启发;韩德民院士就利用“医学人工智能”助力健康中国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李兆申院士作了题为《瞄准难题,多学科协作,医工交叉,努力提高胰腺病临床救治水平》的分享,描绘了胶囊内镜机器人的未来;吴以岭院士与大家分享了如何以络病理论的创新带动临床有效性组方及新药研发,建立创新中医药科研转化新模式;张英泽院士分享了自己的创新经验,如何在观察、思考之后迸发创新思维;张海波院士带来了肺损伤再生医学领域的最新理念与成果;钟南山院士则分享了团队在临床医学创新与转化领域的诸多珍贵经验。

本届大会紧跟国家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设置了50个分会场,涵盖医院学科发展的各个领域,注册参会人数达近万人,众多来自国内外的顶尖专家、学者围绕最前沿、最热门的医学专业领域开展深入探讨与交流。

上一篇:

我院举行“新时代?新跨越?新篇章”建院115周年庆祝大会

下一篇:

我院梁文华副教授荣获“青年珠江学者”称号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